省庵大师首先给我们举了八种修行路上,我们不知不觉就会犯的过失。
大师对后世修行人真的是慈悲到了极处啊。如果不给我们讲出来,提醒我们的话,恐怕我们还修得不够彻底呢。
我也是在听了陈静瑜老师讲【菩萨三种障的忏悔心得】那一堂课之后,才知道的。在此愿与大家共勉之。
大师所举的八种【正、负】的差别就是:
【邪、正】,【真、伪】,
【大、小】,【偏、圆】。
我们先看看【邪、正】这一回事。
大师说,世间有修行人(我们),虽然是有在修,可是却是往外求,往外攀缘,熟不知道佛法是内学,要往内求。
如果在佛门里做了好事,目的是求名闻利养,求享受世间的欲乐或求未来有什么好果报,以这种不纯正的心念来修就称之为【邪】。
如果是以不求名闻利养,贪图世间的福报享受,而纯粹是为了脱生死而来念佛、修行的话就是【正】。
那我们要自己问问自己,
“我是为了什么而来念佛的了?”
【真、伪(假)】之差别。
如果我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想成佛为救度苦难众生)的话,这是【真】。
在菩提道上,要度众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己身边最亲的人也未必肯听我们的话啊。但是就算难度我们也要有不厌倦的心,不退怯的心来做这一份工。这样发心就叫真。
过去舍利佛也曾经发愿要广度众生。
在修行期间,有一天舍利佛在街上遇到一个需要一个眼睛来作生病的妈妈的药引子的年轻人(是天神变来考验舍利佛的)。
舍利佛见到好机会来了,于是就把眼睛挖出来给年轻人当药引子。
可是,年轻人却说他要的是左眼,不是挖了出来的这个右眼。
于是舍利佛就把右眼也挖了给他,可是年轻人嗅了一嗅之后,对舍利佛说舍利佛的眼睛是臭的,不能拿来当药引子,然后就把右眼丢在地上踩踏。
舍利佛深感众生难度,算了吧,还是自己顾自己好了。这样一退心就一直都还没成佛,只是一个大菩萨而已。
可见在修行路上,发大心(菩提心)的重要性啊。
菩提心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啊。
接下来,省庵大师说,有罪(恶心的犯过失)不忏,有过(无意犯的过失)不除,表露一个清高的样子,其实是在装模作样,而且又夹杂着对名闻利养的贪图,虽是挂着佛弟子的标榜,可是却是虚伪的。
这就叫作【伪】。
【大、小】之别。
地藏王菩萨发的愿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这就是大菩提心。
有人问,如果这样的话,那地藏菩萨不就永远都不能成佛了吗?因为地狱众生哪里可能度尽?
仁山法师开示说,我们不能以凡夫的心来理解佛菩萨。因为只要一个众生成佛就等于是菩萨成佛了(一切众生与我是一不是二啊)。
菩萨的这种发心叫【大】。
省庵大师在文章里说,修行人看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如牢狱(没有自由),看生死如冤家,所以想求解脱,但是却只求自己得解脱,没有想到要帮助其他众生得解
脱,这种发心就叫【小】。
【偏、圆】的差别。
有人也是发了菩提心,可是执著很重,非常在乎外在的修持(布施),觉得自己修得很不错,功德必定很多,这就叫【偏】。
就像过去的梁武帝,他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佛门里的素食观念也是由他而提倡的。他建寺修院,极力护持佛法,推广佛法,照理说是福慧双修的了。
可是当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时,梁武帝就问祖师,他在位的48年间建了几百间的佛寺,写经,铸佛像,更舍身出家多次,请问祖师自己的功德大不大?
达摩祖师回答他说,“没有功德!”
所以梁武帝一气之下,就把达摩祖师关到山洞里,要祖师面壁思过。
皇帝把他关了九年,九年里他悟到了许多的绝学,传至今天。
我们看梁武帝以这种心态来学佛就是执著的样子。这就叫着【偏】。
实在的是梁武帝所修的只是福德而已,还不算是功德。
如果学佛人知道自性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一个我自己的话,当然就会生起救度一切众生的大菩提心了。
哪里还会分谁该救,谁不该救的吗?
今天我们还会分你、我就是还没参透一切众生本来就是同一个自性而已,一切众生与自己确实是一不是二的啊。就如一颗水珠与海水的道理一样。水珠回到大海,哪里还有分水珠和海水呢?都融为一体了啊。
彼此都没有分别了。
如果发心能够宽广得像虚空那么宽的话就叫【圆】。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
今天,我们要搞明白了这八种差别的话,对我们的发心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拿着这八种差别来对照自己,时时执行自我检查,那就知道
什么是该取的,什么是该舍去的了。
我们要:
去邪,去伪;取正,去真。
去小,去偏;取大,取圆。
这个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
若能如此的来检查和对照自己的发心,去掉该去的,取该取的,这才算是发了圆满的菩提心(大心)啊。
愿省庵大师的这一文章能成为我们修行道上的指南,若能跟着大师所讲来修就事半功倍了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