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6, 2012

向老修女学习

 
 
许哲居士(1900 2011
 
已故许哲居士曾是新加坡的国宝。
健康长寿,活到113岁才走的。
老居士
27岁上小学(认识英文字母),
 47岁学护理(为了照顾病苦的人),
67岁独立办养老病院,收留孤苦无依无靠的老人。
69岁学瑜珈(健康自己,利益他人),
90岁学佛(用功学习中文,为了看净空老法师的佛书)。
   
查字典,学中文。
 
老居士年过100还每天忙着照顾和关怀一班比她年纪还年轻的“老人”。
她对老人的照顾不是一般的照顾,而是那种很细心的照顾。
谁喜欢吃什么,喝什么她都会记录下来,尽量满老人家的愿,令老人家开心。

我们是活在福中不知福。好吃好住还每天在那里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可是老居士就每天忙忙碌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苦难的众生。
我们真的是要认真的反省、感恩和惜福啊。




老居士活到113岁,不老也不病。
她说心中有爱(爱一切众生)就不会老。不是吃什么高级的营养品能
得来的。
老居士说,这个身体不是我。我叫它不起皱纹它不会听我的话!
我叫它不要饿,时间到了它还是会饿!
头发自己会白、指甲自己会长!
可见得身体不是我,它只是暂时借我用而已。身体只是一个假相而已。
我们要执著于假的东西,烦恼就来了。
老居士身心清净,没有任何烦恼。
认识了老法师之后(看老法师的书),
更加的积极学佛、念佛。

老居士那种处处为人着想,关怀他人的细心,淡泊名利的心境,从不为自己着想的心态真的就是我们要认真来学习的榜样啊。

记者访问她时问她,如果遇到脾气很大的老人她会如何去应对他们?
老居士说她会念很多阿弥陀佛给他(就是回向的意思),她说那个人会发脾气是因为他的磁场很乱,我们要帮助他平静下来(念佛回向)。
   
净空老法师帮许哲居士作皈依三宝后合照于新加坡。
她说,“人家要发脾气,不是我发脾气,这是人家的事,不是我的事情。我不必想要怎么办,而应该是那个发脾气的人要怎么办?”
老居士真的是做到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举啊。

老法师说,老居士从年轻就开始照顾病苦的人,这是无畏布施,所以得的就是健康长寿,不是她吃了什么而令她健康长寿的。
她的饮食非常的简单,一天只吃一餐,有时不饿就不吃。老居士从出世就是吃素的。吃素就是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啊。所以人家健康长寿,一生都没有生过病。

人家问她每天心里想什么?她告诉人家她想阿弥陀佛!

老居士从内到外都是宝,非常值得我们来效法、学习。
她真的做到了《金刚经》所说的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相:她只想照顾别人,没有为自己想,她说老天爷(阿弥陀佛)会照顾她,她自己不必为自己操心。

无人相她的心中没有任何一个恶人,不见任何人有过。她知道眼前有许许多多人来人往,但是心里没有落印象。心清净啊。

无众生相老居士心地纯净纯善,没有半点负面的念头,没有妄想、分别和执著。

无寿者相她说人要长寿,但不要老。就如净空老法师所说的,人要长寿得很健康和充满智慧,长寿而要躺在病榻上让人来照顾就不理想了啊。

老法师说的【十法界依(环境)正(自己)庄严就是一个我自己。】
意思就是说一切的境界都是由自己的一念心生出来的。
许哲老居士就给我们表演了这一句经教。

我们还会见到一切不如意的恶人和恶事是因为自己心里有恶念,自己的恶心借着外面的助缘而起现行!
实在的是不关外面的事啊。
这一点很重要,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示。
下次若见到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不要一个指头指着人家来骂(怪罪别人),而是要赶紧回过头来检讨自己这颗肮脏的心地,自己心里有恶的种子,才会被外缘勾引出来的啊。

 
 
我写到这里时(前两天),本身正碰到了类似的麻烦事,心里刚要起烦恼时,就想起了这一个启示。
烦恼就融化掉了。
我对一位同修说,心里不舒服,想要钻牛角尖时(快被境缘转自己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听老法师说话(听经),一听到老法师的声音(讲经说法),烦恼自动就起不来了,制止了。
听经就有制止烦恼的作用。所以经要每天听,一天都不能停止。
一天不读圣贤书就面目全非了。
一天不听经就面目可憎了啊。
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思想
和行为。自己要多检讨自己。

实在的我们的这条慧命就如一个垂死的病人【命在旦夕】的那个情况。
如果没有了佛法教育,我们就如走到了一个悬崖峭壁,再跨一步就会掉进谷底,粉身碎骨的情形那样。

佛陀的教诲,老法师的每一句话就如医生给病人打的营养液点滴一样,
吊着我们的慧命,免得我们行差踏错,掉进三涂恶道里,万劫不复啊。
事实真相就是这样。还望大家早日觉醒,万缘放下,念佛求个光明的去向,【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信、愿、行                                                 戒、定、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