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有很深厚的因缘。
这个缘里头有善缘、有恶缘。
寿治老和尚说:
【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
无债不来。】
【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
冤冤相报。】
当我开口说我为他付出了多少多少时,在讲的时候我就错了!
这怎么说呢?
我会有所埋怨就表示我的心已经在动了,对所付出的有所执著了,这个付出就不算是真心的付出了!
一个母亲当她的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孩子尿湿了床,她把孩子换洗干净后,把孩子移到干的角落去睡,而她自己却躺在湿的床上,母亲从来不会跟孩子计较。这是母爱的显露。
今天,我们是否能够以母爱一般来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呢?
只管为了【但愿他欢喜就好】而付出,没有条件和杂染的。
先从身边最近那个人做起。
然后再扩大到外面的人(菩萨所修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心啊。
我们学佛,就要训练自己也要学得像阿弥陀佛一样。
我常跟身边的同修说,凡事不必多计较,就算吃了亏也不必去追究,随他去好了。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实习道场】,今天我们已经发了愿要念佛求生净土了,遇到什么境界就当是实习作菩萨、作佛好了。
如果连吃一点点的小亏都要计较,
那就离作菩萨、作佛遥望无期了啊。
记得,心才想起计较的那一秒就马上提醒自己,我是在实习作佛的,还在【使用期】,要多忍耐就过去了。练得久了,习惯就成自然了嘛。
这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最近有位同修婚姻出了问题,心理很不平衡,烦恼不堪的。
兜兜转转了一段日子还是转不出来,我很不客气的对她说了一句重话!
我说,“你都是一个受了菩萨戒的人,菩萨大慈大悲,怎么还会跟他一般计较呢?”
我劝她把慈悲释放出来,以三慈来
看待对方,这样问题才能得到疏解。
三慈就是:
慈眼(视众生与我受着同样的苦),
慈耳 (听众生的求救声,把一切
逆耳的言语都听成是众生的
求救声),
慈心(怜悯众生皆苦,我不忍心跟
他一般计较啊)。
这么一想,自己那颗愤怒不平的心就摆平下来了。
隔了一天,她给我来电说,她从执著的漩涡里转出来了。
你看,人的痛苦和烦恼往往就在一念不觉间生起来的。执著令她抓紧不放,苦了自己也恼害了他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啊。
现在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